【人物】貢獻B型肝炎疫苗的美籍醫師 畢思理(1936~2012)
文/陳永興
#畢思理(Dr.R.Palmer Beasley),1936年4月29日出生於美國加州的格倫代爾,他是畢業於哈佛大學的醫學博士,本身是內科醫師,也是流行病學和公共衛生的專家,哈佛畢業後前往華盛頓大學從事醫學研究的工作,由於華大和台灣的美國海軍醫學第二醫學研究所有合作關係,1968年他來到台灣作研究,那時他發現台灣的B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帶原率非常高,且肝癌病例非常多,讓他開始在台灣進行一連串肝臟疾病的研究。1981年他發表了有關「#B型肝炎病毒感染與肝癌發生的相關性」論文研究在著名的國際醫學期刊《刺胳針》,引起了醫學界對台灣B肝研究的注意。當時台灣本土醫學界已有許多優秀的學者投入B型肝炎和肝癌的預防相關研究,畢思理加入了台大的研究團隊,也因此認識了台大小兒科的 #黃綠玉醫師,後來他倆成為夫婦,畢思理成為 #台灣女婿 更加孜孜不倦的為台灣肝炎疫苗的施打全力以赴!終於在1986年衛生署拍板定案,開始為1984年以後出生的嬰兒施打B肝疫苗,大大減低了成年以後罹患肝癌的機會,經過了三十年至四十年的證明,如今台灣的肝癌已經不是原來高居癌症第一名的國病。
https://www.peoplenews.tw/news/07734063-8cd3-4282-ad93-e4313afc4c1f